[课程时长]:1-2天,6小时/天
[课程大纲]:
一、拒绝承担个人责任
- 有效的管理者,会为事情的结果,负起责任。
- 2. 生活中有两种行动:“ 努力地表现 ” 与 “ 不停地辩解 ”。
- 3. 观察你自己,别光是观察市场/管区/办公室/人手。
二、未能启发工作人员
- 任何优秀的经理人,都能离开办公室一整天,不会引发混乱。
- 2. 主管需要感觉处处少不了他们。
- 3. 未能自己训练员工,提升他们的绩效。
- 4. 调职、退休、死亡也不应使公司瘫痪。
三、只重结果,忽视思想
- 1. 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之间的差别,就在于前者早已发展出良好的做事习惯。
- 2. 思想在启发,不在教条。
四、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
- 谈到自己公司时,只有一个代名词:“ 我们 ”。“ 你们、他们 ” 会造成疏离感,破坏团结。
- 2. 凡事要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量。
- 3. 接电话的人或被询问的人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人。
五、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
-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道锁。一种技巧也可能只对一个人有效。
- X–Y–Z 理论与 Fidler 的权变观点。
六、忘了公司的命脉:利润
- 没有利润,即使有最佳产品、最高形象、最好员工,也是很快就陷入困境。
- 2. 管理有个主要目的:使企业存活下去。
- 3. 财星500大,年年换名。
七、只见问题,不看目标
- 只注意小处或问题,会丧失创造力。
- 2. 很多经理花80%的时间,只创造20%的生产力。
- 3. 别忘记短、中、长期目标。
- 4. 把 “问题” 看做 “机会”。
八、不当老板,只做哥们儿
- 好兄弟与经理人的成功混合体并不存在。
- 2. 在员工面前行动不慎重,就是不尊重他们,也作贱自己。
- 3. 跟手下在一起就是专业,就是公事 。
九、未能设定标准
- 1. 完善的公司一定会有制定的政策。
2.“标准” 是一种誓约、一种品质要求,使优秀的人引发自尊。
- 3. 追求 “标准” 最后变成一种原动力 。
十、纵容能力不足的人
- 管理≠比赛谁最受欢迎。
- 2. 留住拒绝学习的人,对团体有欠公平。
- 3. 怕别人超越自己,只好互相包庇。
- 4. 别在办公室里寻求爱,别以为老好人可以让问题自动消失,别怕面对他人。
十一、眼中只有超级巨星
- 大部分赚钱的公司都靠中等资质的一群人,外加少数超级明星。
- 2. 顶尖高手互相排挤,既不驯服,也不感恩。